首页 > 科技

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 圆满完成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科技 04-02

  【腻害了word船!“远望3号”南太平洋深处忙护星】北京时间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远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的“远望3号”船,圆满完成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中国成功发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首星“天链二号01星”】3月31日23时5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中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

  【现场视频!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昨夜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为中国航天加油!

  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和空间站视频通话就靠它

  ​​2019年3月31日23点51分,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其成功发射后将使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大幅提升。

  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也能服务于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还能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新生力量使我国中继卫星系统“从有到强”

  我国数据中继卫星能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天链一号系统建成后,成为世界第二个具有对中低规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具有高覆盖、实时、传输速率和高效费比等优点,曾为天宫一号与神舟系列飞船数次成功交会对接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开辟了我国天基测控新纪元。

  如果说天链一号实现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从无到有”,天链二号01星则要实现“从有到强”。

  出于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我国开展了天链二号卫星系统研究攻关。在平台选用上,相比基于东三平台研制的天链一号卫星,天链二号01星采用东四卫星平台,其性能更优、载重更大、服务寿命更长。

  据天链二号01星总设计师赵宏介绍,该卫星配有多副新型天线,这使它的数据传输能力较上一代天链卫星有很大提升,传输速率增加了一倍。

  此外,天链二号01星的自主能力得到增强,并增加了多目标任务调度功能,可以自动接收多目标任务,并自主排序完成。

  天链一号01、02、03星总设计师兼天链二号工程总设计师王家胜介绍,天链二号01星成功定点后,将与天链一号系统一起工作,成为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中强大的新生力量。

  拒绝妥协拿下世界性难题

  “为了攻克一项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我们多花了两年多时间。”天链二号01星总指挥张鹏说。

  从立项到整星转初样,研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对于其他东四平台卫星,这一周期足以转正样,甚至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发射了。但为了达到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大幅增强、服务目标数量翻倍等目标,天链二号01星研制团队开始了“啃硬骨头”的艰难时期。

  国内没有同类研制经验可以借鉴,他们查找了国外技术资料,发现国外曾开展此类攻关,却因难度太大绕道而行,转为其他技术替代。借鉴学习的路被堵死。

  在航天科技集团和五院支持下,研制团队集结航天系统内外专家力量,在热控、结构、控制、电子、天线以及材料工艺等方面开展攻关。由于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不少专家建议适当降低标准和要求,部分团队成员也陆续离开投入其他项目,但团队骨干拒绝妥协,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近三年努力,他们完成了上百项试验验证,最终拿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据天链二号卫星系统发展规划,01星发射成功后,后续将启动02星、03星的研制,未来将实现组网运行,在我国天基测控和信息传输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00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300次发射。视觉中国 资料

  3月初,中国航天迎来一个重要节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第300次发射。

  这意味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也成为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火箭是航天活动基础性的交通运输工具,可以说没有火箭就没有航天。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奔月之旅和北斗组网,再到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长征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跨越,成功将50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40多年间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历史,是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射密度不断提高、型谱不断壮大、技术实现更新换代的发展史,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人们的期待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翻开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的一页。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300千克。到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40多年间,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首飞,是当年的唯一一次航天发射;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37次,中国航天首次单独位居国际航天发射数量第一位,表明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个100次”发射分别用时37年、7.5年和4.25年,对应年均发射2.7次、13.3次和23.5次。每个100次发射间隔时间的缩短,体现了运载火箭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反映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以每年平均发射次数超过20次的强度,将225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实现了从每年几次发射,向十几次、几十次的跨越。在这4年间,长征火箭共将约240吨飞行器送入轨道,年均达60吨,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为世界第三。这100次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近20年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史中,长征火箭2018年连续成功发射37次,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连续成功的新纪录。

  可以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00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浑身上下几乎都是新的,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不仅使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带动了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火箭技术的不断跨越,带动基础工业和材料科学不断进步。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多了1.65米,研制人员却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全国各地工业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很大。为此,研制人员依靠国内相关工业企业的支撑和协助,成功生产了我国最大的贮箱高精度全自动大型焊接设备,实现了搅拌磨擦焊技术在火箭贮箱生产中首次应用,制造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最大尺寸的贮箱。

  其中,采用我国火箭史上首创的新型工艺,大大提高了贮箱的可制造性;采用液氮进行低温贮箱的地面内压试验,大幅减轻结构重量;突破前捆绑传力的结构设计技术,使我国掌握了捆绑火箭有效提高运载能力的技术手段……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绿色环保,也是中国航天人将运载火箭技术转为民用的一个关键词。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能力强、技术新,而且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实现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随着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以及未来还将研制的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绿色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能源。

  完成48次国际商业发射,中国火箭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包括中国航天不断开放、走向国际市场,使“长征”真正成为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1985年10月,中国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从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完成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了20多个国外小卫星/载荷。

  运载火箭是航天技术的核心基础,发射次数代表一个国家的航天规模与实力。在世界上,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位居第三,发射成功率属世界一流而非世界第一,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规划,预计在2025年前后,研制成功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2040年前后,航天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到2045年,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