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岐山周公庙遗址周郑交质 春秋战国周郑交恶

历史 10-18

  西周的考古发现岐山周公庙遗址

  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境内的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发掘。周公庙遗址一带原为太王所居之地,后封给周公为采邑,目前初步认定为周公家族的墓地。先后发现有墓葬区、居住区、铸铜作坊等遗迹;出土了7651块卜甲,包含人名、地名、方国名、祭祀、战争、占梦等内容,其中古公亶父、王季、毛叔郑等周人先王和周初重要人物的名字为首次出现。周公庙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周族历史和早期都邑提供了珍贵资料。

  周王室衰微

  春秋战国

  从平王东迁到秦统一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战国之名分别源于《春秋》和《战国策》;其分界年代众说纷纭,一般以公元前476年为界。春秋时,王室衰微,诸侯间互相攻伐。经长期战争,战国初仅存20多个国家,较强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最终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变革巨大: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各国变法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周郑交质

  春秋初年周王室与郑国相互交换质子以换取信任的事件。周平王东迁后,王室渐衰,郑国武公和庄公担任周王朝卿士,把持政权,与周天子的矛盾日益尖锐。平王欲以虢公参政以夺庄公之权,遭到郑庄公的反对。周室与郑国之间开始互不信任,为了维持现存关系,双方相互交换质子,平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周郑交质是东周“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表明周王室已失去宗主地位,类同诸侯。

  周郑交恶

  春秋初年周王室与郑国之间关系恶化的事件。周郑交质后,双方仍不信任对方。公元前720年,周桓王即位,起用虢公,以剥夺郑庄公的权力,庄公非常不满,派人收割了王畿内的庄稼,周郑关系恶化。后郑国未经天子许可,私自交换土地,引起周桓王恼怒,周郑交恶。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废除郑庄公封号,亲率与陈、蔡、卫诸侯国的联军讨伐郑国,结果王师惨败,连桓王也被射中了肩膀。此战使周天子的威严扫地,从此一蹶不振,郑国因此在春秋初年称霸一时。

  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位诸侯。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将先后称霸的五位诸侯称为“春秋五霸"。对于“五霸”,说法不一:一是赵岐注解的《孟子•告子下》中所说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霸”;一是《荀子》和《墨子》中所言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伯”。在周室衰微、无力控制天下的时候,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的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