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綦江

綦江历史唐朝綦江境内设置了南州 綦江的南平僚人

綦江 08-03

  唐朝綦江境内设置了南州 綦江的南平僚人

  

 

  古南州地形图

  唐以前綦江境内没有设置州县,也没有官府,生活在綦江境内的少数民族(南平僚人,史书上称为西南夷)由自己的部落首领统管,隋初建渝州,不久废州仍置巴郡,今綦江境内大片土属巴郡。唐王朝建立后,派出军队深入长江以南西南夷居住的地方,建州立县,派官员管理地方事务,并组织汉人移居原南平僚人居住的地方。1992年版《重庆市志》记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巴郡为渝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渝州置南州。南州的辖地就在今綦江境内。《道光綦江县志》记载:唐置南州南川郡南川县。

  初县名隆阳,高祖武德二年置,三年改曰“僰州”,寻复南州。为什么叫南州呢?因为辖地在渝州以南,同时也在长江南面。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南州管辖的除隆阳县外,还管辖了扶化、隆巫、灵水、丹溪四县,到了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又设置了三溪县,贞观七年设置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有些县设置的时间不长,仅有几年或十几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如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当年设置,第二年就撤消了,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撤消了扶化、隆巫、灵水三县,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又撤消了丹溪县,于是南州只剩下了隆阳和三溪两个县了。

  南州的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范围有多大?因为古时计算的距离不太准确,大多是泛指,不是确指,所以历来史书记载都不十分清楚。《道光遵义府志》记载:南州东至契丹土600里,西至没丁山80里,南至溱州270里,北至渝州江津县230里。

  《通典》记载南州八到:东至南平郡界1里,南至溱州郡界50里,西至南平郡360里,北至南平郡260里,东南到溱溪界350里,西南到溱溪界70里,西北到南平郡260里,东北到南平郡57里。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古人记载的里数不太确切,不过从大概方位看,南州在渝州、南平州(现涪陵、石柱一带)、溱州(现扶欢、赶水一带)之间,即现古南街道、郭扶及相邻的贵州习水一带。

  道光年间綦江县令邓仁坤在县城竖立了“古南州”牌坊,于是人们便认为古南州州治在现在古南街道,但是,綦江县城是明初兴建的,至于明以前县治州治在什么地方,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所以令人搞不清楚南州州治及当时设置的隆阳县治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代另外还设置过一个南州,管辖博白、建宁、同罗、淳良、龙淳六县,博白为州治,后来把南州改成为白州。

  綦江的南平僚人

  唐宋以前,綦江境内居住着大量的南平僚。南平僚,又称“南川僚”、“渝州蛮”。

  据《旧唐书•南平僚传》记载:“南平僚者,部落四千余户,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男子左袵露发徒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名为通裙。……多女少男,为婚之法,女氏必先货求男族。贫者无以嫁女,多卖与富人为婢。俗皆妇人执役。”藻渡河在旧志上称作“僚人河”,是綦江(古称南溪、夜郎溪、僰溪)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以前是山高林密、蛮荒瘴疠之地。南平僚就在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穴居、渔猎生活。据相关志书记载:藻渡河分布过三支僚人:红僚、花僚、青衣僚,以所穿麻衣色彩区别。僚人捕鱼用柳叶舟,妇女以棕丝织网具,男子在湍急的河水里奔跑如箭。丰收时两岸僚人击铜鼓讴歌,摇摆而舞。《太平御览》一书中有“僚人不解丝竹,唯坎(击打)铜鼓”的记载。铜鼓是僚人部落的象征物。

  自东汉至隋唐600多年间,南平僚很少与外部有经济文化往来,处于封闭的原始社会状态。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僚酋“剑荔王”遣使进铜鼓,请予内附。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朝廷以其地置溱州,辖荣懿、扶欢二县,汉人逐步迁入该地区。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南平僚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开始习汉话,用汉名,生活习俗也有所变化,如墓葬由岩葬改为土葬。

  五代时期,战乱频发,南平僚酋各自割据称雄,时降时叛,朝廷鞭长莫及。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南平僚又进铜鼓内附。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溱州为僚酋李光吉、梁承秀、王兖三族所控制,“各有地客数千户”,与官府对抗,拒赋税,匿亡命,扰边民,掠财物。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2年),朝廷派夔州路转运使孙固荡平三族。其后不久,以木斗为首的南平僚再次反叛。熙宁七年(1078年),梓夔访察使熊本率兵讨伐,进驻铜佛坝(今綦江赶水),溯藻渡河而上,在铜鼓滩一带与僚人发生激战,“焚积聚,以破其党,木斗气索,举溱州五百里地来归”(《宋史•熊本列传》)。这一战非常惨烈,大多数男僚被杀,藻渡河血流漂杵。

  铜鼓是古僚人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僚人是流行于中国西南各民族的“铜鼓文化”的最早创造者。僚人的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僚人的传统服饰多姿多彩,因地而异,但有一些共同点。妇女上身多穿右衽或左衽无领上衣,下穿长裤或扦裙,(裤脚滚花边,裤外套镶有花边的短裙),包各式各样的头巾,穿绣花鞋,喜戴银手饰;男子穿无领右大襟和对襟衣,穿长裤,包头巾,扎腰带,穿布鞋。

  僚人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建筑。这种民居的特点是三层楼居式房屋,底层为圈养家畜和家禽、摆放农具,中间一层为为铺竹木板人的居室,最上一层为神台与存放谷物的阁楼。干栏建筑是僚人历史上发明创造的一种适应湿热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民居,如今一些地方的瑶族、苗族等民族也采用了这种建筑来构造自己的民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