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三字经全文翻译解析?三字经是什么意思寓意介绍(一)

文学 08-06

  三字经《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1.人 之 初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是善良。每个人的禀性本来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

【启示】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但如果从小不好好学习和受外界的不良影响,人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学会区分善恶,保持善良的禀性。

【注释】
  初:刚出生的时候。 
  性:禀性,本性。 
  本:本来。 
  习:后天养成的习性。
  远:相差太远。“性相近,习相远”出是孔子的话: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故事】以前,有个人叫周处,小时候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后来他的父母去世了,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周处性情变得十分残暴。周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欺负村民,甚至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因此,村里的人都不喜欢他,看见他好像躲瘟疫似的。有次,周处听到村里的人在讨论“三害”,上前询问得知村里附近的老虎和蛟龙还有他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三害”。因为老虎和蛟龙会吃老百姓的粮食和牲畜,周处会欺负老百姓,所以大家就认为是这是“三害”。生性好斗的周处于是就去寻找老虎和蛟龙。他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接着又跑到湖里除蛟龙。周处和蛟龙在湖里大战了三天三夜,最后才把蛟龙杀死。村民见周处下湖三天没上岸,以为他和蛟龙都死在了湖里。于是,大家在岸边放鞭炮庆祝除掉“三害”。上岸后的周处看到村民这么希望他死,这么不喜欢他,很是伤心,从此改过自新。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2.苟 不 教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那么人的善良禀性就会变坏。教育方法贵在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邓小平曾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就要长期坚持对孩子的教育。

【注释】
  苟:如果。 
  乃:于是。 
  迁:变化,这里指变坏。 
  道:方法。 
  以:在于。 
  专:专心致志。

【故事】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山里读书,有次因为不想读书就跑出去玩。在一条小溪边上他碰到了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棒。李白好奇地问道:“婆婆,您磨铁棒干嘛啊?”婆婆回答说:“我想把这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突然感到万分羞愧。那一刻,他才知道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始终如一方才能成功。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3.昔 孟 母 择 邻 处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厌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他,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

【启示】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和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分不开的。作为子女,我们要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平时对我们严格要求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有用之才。

【注释】
  昔:从前。 
  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
  择:选择。 
  邻:邻居。
  处:居住。 
  子:孟子。 
  机:织布机。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故事】孟子小时候的家在一个墓场附近,经常有人在那里跪拜哭喊。后来,孟子和小伙伴们也跟着学那些。孟母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于是决定搬家。这样,他们搬到了镇上市集边。没过多久,孟子和小伙伴们开始学大人们做生意,这一次孟母还是觉得住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决定再搬家。最后,他们搬到一个学校旁边。就这样孟子也变得跟学校里的学生一样,经常拿着书在读,最后变得喜欢读书。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4.窦 燕 山 有 义 方 教 五 子 名 俱 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扬四方。

【启示】教育要讲究方法,没有好方法是不行的。正所谓教子有方。

【注释】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因为他住在靠近燕山的地方,所以人称“窦燕山”。相传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义方:合乎道义的方法。
 扬:传扬。

【故事】岳飞早年家境比较贫寒,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亲自教他写字。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岳飞的母亲让岳飞拿树枝在地上练字。为了勉励岳飞报效国家,岳飞的母亲在岳飞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最后成为了南宋抗金名将。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5.养 不 教 父 之 过 教 不 严 师 之 惰

【解释】如果生养子女却没有好好教育,那么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学生却不严格,那么这是老师的失职。

【启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养,还有育。除了给子女吃穿,还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父母和老师要对孩子严格要求。

【注释】
  养:生养。 
  过:过错。 
  师:老师。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故事】以前有个强盗很狡猾,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却没有被衙门抓到。终于,有一天他被捕快抓到了,被判了死罪。在处死之前,县太爷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强盗要求见他娘最后一面。县太爷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他们母子相见时,母亲抱着强盗大哭。谁知这时强盗一把推开他娘,问道:“娘,以前你怎么不好好管教我,害我现在...连后悔都来不及。”估计这个母亲会痛苦一辈子。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6.子 不 学 非 所 宜 幼 不 学 老 何 为

【解释】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年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启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用功学习,那么长大后会后悔哀叹的。因为他老的时候不能有什么作为。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

【注释】
  子:孩子。 
  宜:应该,适宜。 
  幼:年幼。 
  老:年老。 
  何为:做什么。

【故事】北宋时,浙江有一个神童叫方仲永,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诗。很多人慕名登门造访,也有人重金请他写诗。方仲永的父亲看到写诗可以赚钱,就忙着带方仲永四处表演,而没有让他读书。就这样过去了七八年,方仲永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诗来。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7.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解释】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启示】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注释】
  玉:玉石。 
  琢:雕琢。 
  器:器物。 
  义:仁义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wé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8.为 人 子 方 少 时 亲 师 友 习 礼 仪

【解释】作为子女在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节和仪式。

【启示】如果我们能学会亲近良师益友,那么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

【注释】
  方:当。 
  亲:亲近。 
  师:老师。 
  友:朋友。 
  习:学习。 
  礼仪:礼节和仪式。

【故事】相传,游酢和杨时去拜访理学家程颐的时候,刚好碰上程颐在午睡。这样,他们两个人就静静地在门外等候。那时候是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等程颐醒过来发现他们俩时,地上积雪已经很厚了。程颐很是感动,赶紧把他们请进屋里,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9.香 九 龄 能 温 席 孝 于 亲 所 当 执

【解释】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在冬天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替父亲暖被窝。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事。

【启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培养成人。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注释】
  香:黄香,东汉人。他是一个孝子。 
  龄:岁。 
  温:暖和。
  席:床席。 
  亲:父母。 
  执:做。

【故事】东汉时,有个小孩叫黄香,是个孝子。在他九岁的时候,为了让辛苦劳累的父亲,有个舒适的地方睡觉,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床席,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替父亲暖被窝。后来,黄香的这种孝心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他是孝子。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d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10.融 四 岁 能 让 梨 弟 于 长 宜 先 知

【解释】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重兄长的道理,从小就应该知道。

【启示】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尊重兄长从小时候开始。孔融让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而是包含着对兄长满满的尊重之情。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

【注释】
  融:孔融,东汉时鲁国人。
  让:谦让。  
  弟:通“悌”,这里指尊重兄长。 
  长:兄长。
  宜:应该。
  知:知道。 

【故事】东汉时,有个小孩叫孔融。在他四岁的时候,一天,有人送给他父亲一篓子的梨。他父亲对身边的孔融说,去拿个梨吃吧。只见孔融从一堆梨中挑了个最小的梨,父亲惊讶地问他:“你怎么挑个最小的啊?”。孔融说:“爹,我年纪最小,吃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吃。”尊重兄长的孔融是小朋友的学习榜样。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11.首 孝 悌 次 见 闻 知 某 数 识 某 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注释】
  首:为首,首要。 
  孝:孝敬父母。 
  悌:指尊重兄长。 
  次:其次。 
  见闻: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知:知道、了解。 
  某:指代人或事物。 
  数:数目。 
  文:文理。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12.一 而 十 十 而 百 百 而 千 千 而 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注释】
  一:数之始。 
  十:数之终。 
  而:到。

【故事】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待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13.三 才 者 天 地 人 三 光 者 日 月 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注释】
  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出自《易经》。
  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14.三 纲 者 君 臣 义 父 子 亲 夫 妇 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注释】
  三纲:纲,指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著《白虎通义》,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义:法度。 
  亲: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和睦。

【故事】如果要改善社会的风俗使天下永远和平,人类的生活幸福,就要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妇间的相处关系,一旦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许多纷争就不会发生了。有一次,楚庄王招待臣子们喝酒,喝到一半,烛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这个人的帽带,准备等烛火从新点燃后,让楚庄王将他治罪。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自责地说:“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大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等到烛火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大臣,没有一个人系着帽带。如此一来,妃子要楚庄王抓的大臣,也无从查起了。几年后,楚国与敌人作战的战争中有位奋勇杀敌、立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子扯下帽带的人。他为了报答楚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他这种君臣之义,确实让人由衷钦佩。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15.曰 春 夏 曰 秋 冬 此 四 时 运 不 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

【注释】
  曰:称为,叫做的意思。 
  时:指季节。 
  运:运行、运转。 
  不穷:没有尽头。指春去夏来,秋去东来,无穷无尽。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16.曰 南 北 曰 西 东 此 四 方 应 乎 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方:方向、方位。 
  中:指南北西东四个方向的聚合点。

【故事】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17.曰 水 火 木 金 土 此 五 行 本 乎 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注释】
  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就是“相生”“相胜”。相生,指五行相互促进。相胜,指五行相互排斥。 
  本:根本,本源。 
  数:运数,天理。 本乎数,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胜,来源于运数。这一观点具有自发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shí gān zhě jiǎ zhì guǐ shí èr zhī zǐ zhì hài
18.十 干 者 甲 至 癸 十 二 支 子 至 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故事】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得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yuē huáng dào rì suǒ chánv yuē chì dào dāng zhōng quán
19.曰 黄 道 日 所 躔 曰 赤 道 当 中 权

【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注释】
  躔:星球在宇宙中运行的路线。
  中权:位于中央的要地。

【故事】很久已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chì dào xià wēn nuǎn jí wǒ zhōng huá zài dōng běi
20.赤 道 下 温 暖 极 我 中 华 在 东 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hán yù jūn shuāng lù gǎi yòu gāo yuán zuǒ dà hǎi
21.寒 燠 均 霜 露 改 右 高 原 左 大 海

【解释】我国冷热均匀,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启示】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冷热均匀,冬天结霜,夏天结露,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若你面向南方,那么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注释】
  燠:热。
  改:更改。  

yuē jiāng hé yuē huái jì cǐ sì dú shuǐ zhī jì
22.曰 江 河 曰 淮 济 此 四 渎 水 之 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注释】
  江河:长江与黄河。
  淮济:淮水与济水。
  渎: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
  纪:代表。

yuē dài huá sōng héng héng cǐ wǔ yuè shān zhī míng
23.曰 岱 华 嵩 恒 衡 此 五 岳 山 之 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故事】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条主要的河。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恰好将中国分成两半。宋朝时,外患金人企图横越长江,结果被宋朝的战鼓声,吓的不敢渡江。至于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不过,长期泛滥成灾,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五岳”,则各有动人的故事,这里只介绍西岳,山势非常险恶。相传,唐朝的韩愈有一次奋力登上山顶后,就双腿发软,没有勇气下山,最后只好麻烦地方官员派人把韩愈灌醉,将他抬回家。传说位在河南的嵩山及山西的恒山,都曾有人在此修炼。会吹笙的周灵王太子乔,曾在恒山修成白鹤仙人;张果老是八仙中的一仙,他是在恒山修成正果的。 

gǔ jiǔ zhōu jīn gǎi zhì chēng xíng shěng sān shí wǔ
24.古 九 州 今 改 制 称 行 省 三 十 五

【解释】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行政区域,简称省。

【启示】古代周朝分为九州: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秦抬皇统一中国后废九州改成郡县,到宋朝把郡县改成府,到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主持全国政务,各地区设中书省,称为行省,简称省。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yuē shì nóng yuē gōng shāng cǐ sì mín guó zhī liáng
25.曰 士 农 曰 工 商 此 四 民 国 之 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注释】
  士:读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 
  民:人民。 
  良:比如栋梁、基础。

【故事】古代的社会,把人民的职业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经有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不管从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在许多的行业中,以农业和中国的关系最密切。据说,汉朝时有个叫孟尝的太守初调到合浦时,发现那里的人们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贵的珠宝和邻国交换米粮,一旦珠宝用完了,只好活活饿死了。孟尝一到任,便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技术,于是合浦渐渐的富足繁荣起来。人民的饮食问题解决后,“五常”的德行,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春秋时代有个孙叔敖,为了不让别人见到两头蛇而丧命,便将蛇打死,埋了起来。东汉时有个荀巨伯,为了照顾生病的朋友,宁可让强盗杀了,也不愿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