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帮教父胡须勇逝世 一个香港14k胡须勇和上海仔

香港黑帮内有多个职位,主要分为龙头、二路元帅、红棍、白纸扇、草鞋、四九仔,各人以装束及手势识别。图为白纸扇,又称“先生”,是社团军师,通常负责出谋献计及处理社团财务。图:《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

帮会聚会中,成员会展示图中的姿势,表达对帮中领导层的尊敬。图:《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W.P. Morgan
那段日子,毒品交易猖獗,成为黑道人士的主要收入。同时,在1973年的股灾及1974年能源危机后,香港经济因大围环境大受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失业率高企,小贩成为了香港基层求生之门,而警察及流氓就以威胁手段迫使小贩缴付“保护费”,拒绝付费的,打人砸档。
当时15岁的胡须勇,读书不成,很快被这类同党招揽,加入黑道,成为14K成员。他由“最低层的”街头打劫勒索做起,23岁时凭借凶悍的行径,成为麻雀馆“睇场”(管理人)。当年胡须勇有一句很出名的格言︰“只要不被斩死,就会穷追不舍。”胡须勇之名,自此响彻。
1975年,胡须勇眼见旺角九龙麻雀馆常被内地来的黑帮(俗称:大圈)勒索踢场,由于大圈手段凶狠,香港本地黑帮亦不敢介入。年少气盛的胡须勇为了“上位”,主动请缨。胡须勇当时自己向麻雀馆班老板提议,叫他们装上电动门,而且给他买30把刀,他与兄弟自此以九龙麻雀馆睇场的身份,边抽烟边坐着等。到第7天,“大圈帮”终于杀到,据江湖传说,当日胡须勇随即把电动门关上,率领门生手起刀落,斩个不停,最终麻雀馆内血流成河。当时麻雀馆的老板一直躲在秘密房间内,透过闭路电视监视整个过程,杀戮完毕后,满意地掏出一叠钞票送给胡须勇。
经“大圈帮”一役,胡须勇一举成名,之后他一鼓作气率领众门生与其他黑帮展开连场厮杀,先后夺得附近夜场、麻雀馆、毒品档的话事权,势力一时无俩而在众多收归他旗下的“生意”下,最为人称颂是他一统香港地下红灯区——旺角砵兰街。
80年代,油尖旺一带一直由另一黑帮新义安控制,当时胡须勇锐意染指对头帮派的势力范围,经过连番恶斗后,胡须勇成功夺取油尖旺大部分夜场的睇场话事权,包括以色情行业闻名的旺角砵兰街。那个时候,整条砵兰街站满性工作者,在街上向途经的男客人大抛媚眼,合心意便双双到附近的时钟酒店进行交易。“当时整条砵兰街根本数不清有多少档,而马槛一定要“支公”(付保护费)才可批准营业。”在砵兰街经营马槛多年的江湖人说。

由街头暴力到政经活动,看香港黑社会百年演化史图
染指合法生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街头混战、警黑同流合污一直持续,当时市民常说,香港警察只是“有牌古惑仔”,直至廉政公署于1974年出现,局面才开始扭转。
70年代加入香港警队的前反黑组探员李永雄忆述︰“廉政公署于1974年成立后雷厉风行地打击警队贪污,贪污情况有所改善,警察全力打击黑社会,包括制止及打撃黑社会的收入来源。”
据香港警方数字可见,有关三合会的犯罪由1967至1968年的110宗,升至1976年的4089宗,升幅达37倍,同期,警方调查有关恐吓勒索的案件,亦从344宗升至4755宗,升幅达13.8倍。在警方的强力扫荡下,黑帮收入减少,需要开拓财源。
当时胡须勇30多岁,已经累积一定资本,开始考虑转型。他由街头大哥,改为穿上西装、手戴十万金表,配以大哥大手提电话,出入商厦、电影场地及金碧辉煌的夜总会及赌场。
胡须勇在80年代香港电影业起飞之时,曾投资蔡子明创立的富艺电影制作公司,持有10%股份。不过二人合作不久,1992年4月16日,蔡子明在他位于尖沙嘴的电影公司门外遭遇枪杀,当场死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