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綦江

綦江一名基层干部的扶贫 三字经

綦江 11-28

  

陈志斌(左)又一次上门看望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霍本治 记者 夏昌铭 摄

 

  陈志斌(左)又一次上门看望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霍本治 记者 夏昌铭 摄

  本报记者夏昌铭

  脱贫攻坚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不少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也感慨,要真正做出点成绩、取得好的帮扶效果很困难。但是,在永城镇安监办副主任陈志斌看来,只要带着感情去帮扶贫困群众,这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陈志斌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究竟有怎样的诀窍?陈志斌告诉记者,他只是念好了“三字经”。

  三户人

  “陈主任,快来喝口茶!”9月6日,永城镇复兴村,当陈志斌走进村民霍本治家的院坝时,正在门前忙活的霍本治连忙进屋端出板凳、泡杯热茶,上前热情招呼。

  “陈主任每个月都要来家里问我有什么困难,真是比自家兄弟还要好!”霍本治说,陈志斌帮扶自己三年,做的贴心事太多了。

  64岁的霍本治是陈志斌2015年开始帮扶的贫困户,也是目前挂在陈志斌身上的三户贫困户中时间最长的一户。

  2017年初,永城镇新识别一批贫困户,需要干部们增加结对帮扶户数。按照镇里的计划,镇领导每人帮扶三户,中层干部每人帮扶一到两户。

  陈志斌出生在农村,又在基层工作多年,除了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外,他对农村贫困群众带有天然的特殊感情。

  “只要大家都认为帮扶难度大的,就分给我。”陈志斌找到负责分配帮扶任务的同事,表了个态。

  后来,复兴村谢学波、王显涛两户贫困户就成了陈志斌结对帮扶新对象。

  从此,陈志斌一人帮扶三户贫困户,是全镇除领导干部以外帮扶户数最多的。綦江一名基层干部的扶贫“三字经”

  三栋房

  霍本治原来家住复兴村菱角坝组,和邻居共同居住在一栋建国前修建的穿斗照壁木房里,因为房子破旧,左右两户邻居前些年已经搬离,只有他家因为没钱,仍旧住在危房里。

  谢学波上有年逾古稀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十多年前,他家的木房子垮塌,借住在邻居家的木房子里,后来邻居家的房子又垮塌了,他干脆就搬到村里废弃的学校里住。

  59岁的王显涛是个单身汉,自己没有房子,一直寄住在侄儿家里。

  没有安全的住房,何谈脱贫?陈志斌结对的三户贫困户,都面临着要建房的问题,也是一些干部认为很棘手的事情。

  霍本治其实也想有好房子,但是,他家真的没钱。尽管亲戚朋友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建房,但是说到资金的时候,就没了下文。

  陈志斌和霍本治结成对子后,把镇建管办、国土所和村里的干部请到霍本治家里,一次又一次面对面做工作、想办法,终于打动了霍本治。2015年底,霍本治下决心建新房。

  协调用地、跑施工手续、请施工队伍,陈志斌立即着手为霍本治建房奔波,还自掏腰包给霍本治送来建房用的石子和石粉。2016年春节前,霍本治一家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砖混新房子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奇迹在线-让世界充满爱

奇迹在线-独居一格的资讯门户网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