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哈佛女孩刘亦婷全文在线阅读

文学 03-06

  11年后婷儿申报哈佛的时候,哈佛的入学申请表上要来她写一篇作文:“指出一个对你产生了有意义影响的人,并描述这种影响”,婷儿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儿时得到的这台旧显微镜,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

  这些深远的意义,婷儿当年自然是意识不到的。她7岁时,她只是在爸爸第一次在我们家过生日的那天,想起了一年前的那份惊喜,并且在她刚写了几篇日记的小本子上,向爸爸回赠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想写一篇日记,做礼物。

  爸爸给我的欢乐。

  爸爸买回了一台显微镜,让我看到了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还让我看到了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又变成固体的实验....妈妈很爱我,不过妈妈是无法做到这些事的。

  每天一两句,学着写日记

  二年级一开学,婷儿就告诉我,班主任建议同学们每个星期写两篇日记,她愿意为他们批改,但这不是家庭作业,不写也可以。我没有问婷儿“你写不写”,而是有意表现得很兴奋,还特地让她查看了《小学生用功术》上“写日记有助于学习 ”的条目,把婷儿的情绪也变得兴奋起来。

  我的做法既是为了让婷儿养成听家长安排的习惯,也是为了激发她对写日记的兴趣。大人的态度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暗示力和感染力,我和张欣武都经常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方式诱导婷儿积极地去做需要付出较多努力的事,而不让思想和眼光远没有成熟的孩子随意选择。

  婷儿很快就“进入状况”了,着急不知道写什么才好。我建议她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下来。可是暑假的事儿那么多,婷儿想来想去,都是“狗咬刺猬,没处下嘴”。我趁机教了她一个“选材绝招”----只选你觉得“最怎样的事情”来写,并正式给她提了几条写日记的规定:

  一、最好能写成有趣的小故事,不允许写成乏味的“流水账”(起不到培养写作能力的作用)。

  二、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但必须让别人看得懂(提高理解力和表达力的要求都暗含在其中了)。

  三、一天写不完,就分成几天写成一组(为日后的长篇大论做准备)。

  四、不会写的字就留个空格注上拼音,以后会写了再填上字(因为忙,有好多拼音至今都未填字)。

  五、写一行、空一行,以便改正错别字和想修改一下的时候有地方可以下笔(让婷儿学习 解决技术性问题)。

  就这样,婷儿高高兴兴地写出了她的第一组日记:

  9月2日暑假的回忆

  二年级开始了,成老师让我们写日记,这真是个好主意。我认为是发展才能的好机会。我准备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下来,长大了再看一定很好玩。

  今天开始写第一篇:

  一、我最喜欢的事情

  暑假里,我最喜欢的是看系列童话电视剧,比如:《冰雪王后》《萝卜》... 等等。

  9月4日

  二、我最不喜欢的事情

  我最不喜欢午睡、9点睡觉、我不喜欢午睡的原因是,我想看书。至于9点睡觉的问题,因为9点有好看的电视。但是为了上学,还是得睡。

  9月8日

  三、我最爱干的事情

  我最爱干的事,是给妈妈按摩。跟妈妈下班回来,只要看到妈妈累了,就给妈妈按摩。捶捶背,捶捶腿,妈妈觉得很舒服,婷婷觉得很高兴。

  我建议婷儿每一篇日记都取个标题,然后围绕标题像写作文一样写。所以婷儿大部分日记都有标题。这既让婷儿养成了围绕中心写作文的习惯,又把婷儿训练成了取题目的“高手”,这些技能在语文考试中一直都在帮婷儿挣分呢。

  我基本上不管婷儿写什么,也不管她怎么写,只要求她找到写作材料后就“迅速而自然地写”。我只负责看。我发现了婷儿的错别字就在下面做个记号,让婷儿自己去查证。有时候我也会发表几句看法,改不改也随她。不过婷儿倒是很重视我的意见,尽管有时也会嫌麻烦不想改,过后还是会忍不住按我的意见去修改一番,或者干脆重写一遍。为了鼓励婷儿修改日记,我把改写和重写都算做另写的一篇。需要强调的是,小学阶段写日记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和优秀素质,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训练,婷儿是在中学阶段进行的。

  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婷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随时寻找日记材料,常年累月的寻找,不仅促使婷儿保持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还发展起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这正是我们要求婷儿坚持写日记的目的之一。我还老是建议婷儿写自己犯下的各种错误,培养她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习惯。开始婷儿很讨厌写自己的“糗事”,不到一年时间,她就悟出了在日记上反省错误的好处:

  1989年5月18日星期五(二年级下学期)

  今天,看了我以前的日记,一共写了69篇,其中有33篇是记事,有36篇写的都是我承认错误的事。我发现我日记本的开头几篇写的是我小时候自己想出来讲的故事,其中有《花儿为什么会开》《愚蠢的故事》等等自己想出来的小故事。我觉得写得比较好的日记有《我最喜欢的事情》、《我最爱做的事情》、《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化妆品》、《配手套》等记事情的日记。

  我觉得我写的那些承认错误的日记看起来没多大意思,可是它记下了我童年的错误,经常看会让自己不会忘记自己的错误。

  我今天看了我以前的日记,觉得我已经取得了我想取得的效果:看着很有意思。

  婷儿的日记从一两句开始起步,4年后就可以写出长达4500字并让老师夸奖不已的日记了----当然,是分成好几天写的(见“走出家门校门,到农村去观察”)。这期间自然经历过厌倦和懈怠,但到五年级时,她已经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写日记这件事,连翻看过去的日记也变成了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1992年7月17日(五年级暑假)

  《日记上的故事》

  ....今天,我重看日记,还没翻开,心里已充满了喜悦。你想,看自己以前的事儿该多有趣。我翻开第一页,开始看,仿佛看见一个3岁的小孩坐在妈妈腿上,嘴里讲着心里的故事,妈妈拿着笔,不断地写着,脸上不时露出笑容。我读着读着,不断感到自己当时的想法多么幼稚可笑。

  我读到1988年的日记,感到比1984年的故事写得进步了好大一截,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方式都完全不同,我看到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坐在桌前,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捏着笔,眼睛凝视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天空,在苦苦思索着。不过因为当时能力有限,我一边看就发现了许多错别字和许多重复的地方,我一边看着,一边觉得好笑,有时不禁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我想到这多亏妈妈每天督促我写日记,我现在才会体会到快乐,想到我当时对妈妈的不满、生气和讨厌,不觉十分惭愧。我还要好好写作文,以后看。

  点滴日常事,培养好素质

  自从婷儿开始写日记,我们就多了一个了解孩子情况的渠道,也多了一个教育婷儿的手段、因为我让婷儿只写“最值得写的事”,凡是我们建议她写到日记上的事情,就有了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意味。这种过程不断重复,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就无形而有效地输入了婷儿的灵魂。婷儿的日记也因此真实地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

  这个过程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素质培养,它说谁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抓得早,抓得紧,日积月累,自然就会见成果。关键是家长要事事留意,时时有心,坚持原则,意见统一,给孩子立下的规定一次也不许违反,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违反规定心怀侥幸。

  毋庸讳言,这个过程漫长而琐碎,但并不枯燥乏味,看看婷儿的低年级日记,你就会具体而真切地看到灵魂大厦的心理基础,是怎样一砖一石修砌而成的。

  11月2日(7岁时)第一次作曲

  今天我作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可不是一般的曲子,而是我第一首自己做的曲子。我(在电子琴上)一会儿弹黑键,一会儿弹和弦,一会儿弹白键....总之我觉得很好听,我就把它录下来了、然后放给妈妈听。妈妈说:“很好听。你把它倒过来,爸爸回来放给他听,他一定很高兴。”我就去把录音机倒回来,等爸爸回来给他听。(培养要点:鼓励创造性活动。)

  11月3日考试前夜

  因为明天要考试,日记就写得不能多。考试前一天,我做了数学,就做语文,就这样写到9点多,洗完,就该睡觉了。(培养要点:平时要抓紧,考试要放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奇迹在线-让世界充满爱

奇迹在线-独居一格的资讯门户网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