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名人录 景德镇国家级大师名单
景德镇名人录 景德镇国家级大师名单
柴荣生 开国大校 (1916~2003)
柴荣生,1916年出生,江西省乐平县洄田乡庄屋下村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柴荣生祖辈都是贫农。他自小聪明,立志长大要到外面去闯世界。祖父和父亲知晓他的心愿,省吃俭用将其送去念私塾。读了六年,家中一贫如洗、债台高筑。1929年,13岁的柴荣生不愿再成为父母的负担,毅然退学,跟着舅舅前往景德镇,在一家瓷厂当学徒。那时候,江西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正在方志
徐金丹 革命烈士 (1895~1930)
徐金丹,1895年出生在江西省景德镇一个贫寒的家庭里。15岁那年,父亲便求人把他送进一家陶瓷小器匣钵厂当学徒。他白天干的是重活、苦活,晚上坚持读书、写字。在经历了数年工人生活之后,终于在亲朋的资助下,于1917年秋考上了江西省立陶业学堂(校址设波阳县城)。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景德镇。有志于陶瓷工艺革新的徐金丹,开始从事以煤窑烧炼陶瓷制品的试验。由于国内连年军阀混战,政局不稳,致使试验
徐跃 革命烈士 (1906~1934)
徐跃,字文鉴,号子鱼,1906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狮子口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徐馨山是晚清秀才,善文墨,精医药,重义轻财,以教书、行医、代写诉状为业。大伯父徐素芬,是晚清补翎秀才,文才出众,医道高明,为乐平西乡有名的绅士和兴建乐平县儒学堂的倡导人之一,在家乡办私塾,亲自执教,教授乡民子弟,人称“素芬先生”。徐跃7岁时,开始在大伯父身边读书。14岁,随父迁居乐平县城翥山岭魁堡试馆,进乐平县第一
郭天明 (1917~2012)
郭天明,1917年2月生,江西景德镇人,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随刘邓大军181师入川,1949年12月至1955年12月在遂宁军分区任排长。1956年1月转业安置到原遂宁县造纸厂任厂长。1982年1月离休,享受省级待遇。2012年1月17日0时08分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5岁。
马长炎 (1912~1997)
马长炎,1912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闵树里马家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童年讨饭,给地主家放牛。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北军区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支队副营长、第七师团政委,新四军和(县)含(山)江(浦)全(椒)地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师长。参加五次反“围剿”斗争,在闽北坚持三年济南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佛印 [宋] 宋代云门宗僧 (1032~1098)
佛印禅师(1032年~1098年),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佛印少时,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遂礼宝积寺(在今江西浮梁瑶里)日用为师,学习禅法。十九岁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
赵慨 [晋]
赵慨(2世纪60年代至3世纪10年代时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叔朋,又名万硕,晋代人,番县东部(今浮梁县域)。东晋时,他官居五品,先后在今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为官。因生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为奸妄所不容,遂退隐家乡。他熟知越窖青瓷的烧造技术,便把这些技术与当地的制瓷技术结合起来,为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地陶人对他十分敬仰,纷纷拜他为师。后世瓷工崇拜他,建庙供奉,尊为师主。明代詹珊撰写的
陶玉 [唐] 唐代著名制瓷高手
陶玉,生卒年月不详。新平镇钟秀里人。新平镇在昌江之南,也称他为昌南镇人。他精于制瓷,是唐代著名制瓷高手。陶玉出生在一个陶瓷世家。他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制瓷感兴趣,加上机敏伶俐、聪慧好学,不怕吃苦,很快就练得一手好技艺,并掌握了配料、烧练等方面的工艺技术。他制出的陶器“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与众不同,十分精巧,得到人们的喜爱,远销关中平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载运自己制作的瓷器进
霍仲初 [唐]
霍仲初,生卒年月不详。新平镇(又称昌南镇)东山里人,是唐代浮梁制瓷名手,与陶玉齐名。据地方文献资料记载,霍仲初家中比较富裕,在镇上颇有名气,但他不贪图富贵,一心扑在制瓷事业上。他为人朴实,勤奋好学,常常深入民间,向匠工名师请教,深得时人敬重。他烧造的瓷器“色素、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与陶窖生产的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曾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诏,命霍仲初等人为宫廷烧造瓷器。霍仲初
金君卿 [宋] (1023~1098)
金君卿(公元1023-1098年),字正叔,宋代浮梁人。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他博学多闻,文思敏捷,下笔顷刻千言,文声甚著。景祐年间中期(约为公元1036年),金君卿尚在乡间,时任饶州太守的范仲淹,礼聘其为师。君卿中进士后,在临川为官,先任知县,后任江西提刑,入朝后为度支郎中。他政绩卓著,勤于笔耕,著作颇丰,有文集15卷。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秋,他游览万寿寺院时写下游记一篇,时人将
何召一 [宋] (1131~1162)
何召一(约公元1131-1162年),浮梁县高岭人,约生活于南宋绍兴年间。《高岭何氏宗谱》载:“其祖何茂,字完智,以文学任唐武宗会昌间(公元841-846年)初任河南通判,次任太平通判,后任节度使,同汪、许二总管巡行宣、歙、池、饶,道经浮东白水新正俨坑,见山青水秀,遂定居于此。”茂公之子何浚,字伯俊,见高岭风景优雅,嘱其子叔信迁居高岭。何叔信是高岭何氏之始祖。何召一为何叔信第九代孙,是发现和使用高
王仲舒 [宋] (1023~1098)
王仲舒(约公元1023年-1098年),字茂先,宋仁宗至哲宗年间浮梁下连都蟠溪(今三龙乡盘溪村)人。庆历二年(公年1042年)进士。曾在祁门、越州、彭泽、宿州、符离等地为官。他擅于治理地方复杂问题,惩处地方豪强和违法犯罪。只要违法犯罪者认罪服法,并决心悔改,则量刑时都能酌情从轻发落,对恶势力和刁钻顽固者则严惩不贷。故地方治安平稳,经济繁荣。为此,他被召入朝,升任太子中允。后又赠朝议大夫。今三龙乡
田英 (1909~1938)
田英(1909—1938)原名黄万生,江西乐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参与领导乐平鸣山煤矿-,随后任赣东北特区雇农总工会委员长、特区总工会常委兼青工部长。1934年1月出席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同年4月奉党的指示,奔赴皖赣边,开辟新苏区,任少共彭泽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春皖赣边苏区失守,任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建立以
蔡蔚青 (1888~1978)
蔡蔚青(1888~1978),女,江西省乐平县人,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完全师范学校。宣统三年(1911) 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民国3年(1914)与其丈夫陈德宣到贺县,在县城的育德女子小学任教。15年,县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内设附属小学,任小学部主任。在贺县任教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教育50余年,以教书为终生职业。她性情温良,和蔼可亲。对学生谆谆教诲, 从不以恶语相加, 恶脸相向。解放后,曾多次
马步英
马步英(1899~)江西景德镇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曾 任孙中山大本营第 7 路游击司令部辎重队队长,国民革命军新编第 16 师辎重 大队中队长。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红军,后任赣东北红军独 立师副师长,红 10 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闽赣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 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南
邓梦琴
邓梦琴字虞挥,江西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洵阳县知县。上任后,正值楚地流民大量涌入洵阳垦荒之际。因土地面积骤增,省檄洵阳县增加赋额。邓梦琴关心民疾,向陕西巡抚呈文解释:“流民开荒,应给减免数年赋粮的好处,不可使其负担太重,转徙他处。”于是,省府不再要求洵阳升赋。乾隆四十六年(1781),邓梦琴与安康董诏及二子邓传安、邓传牧一道,编修
何叔水
何叔水 (1940.5—) 别名-,江西乐平人。擅长工艺美术、中国画。 先后在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景德镇书画院从事创作研究。现为中国轻工总会陶瓷 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 中国画作品有《瓷城盛开友谊花》、《出新》等,《归根乐》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陶瓷艺术作品有《源远流长》、《和平之春》大 型瓷版画,《四美四季花鸟》双面釉瓷版屏风,《泰山雄姿》瓷瓶等。
张雪中 (1899~1995)
张雪中(1899- 1995)江西乐平人,原名张达,字通明。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汤恩伯嫡系将领。生于1899年7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江西乐平人,原名张达,字通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少尉排长。1925年2月升任中尉副连长。8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1团(团长刘峙),仍任
释了元 [宋] (1032~1098)
释了元(1032-1098) 字觉老,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人。幼年好佛,10多岁出家。历任江州承天寺,庐山开先、归宗二寺及润州金山、焦山二寺等寺上坐、住持。他天资优异,博通内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元丰年间(1078─1085)主润州金山龙游禅寺时,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甚密。苏轼告老归隐宜兴后,常来金山。曾为了元写《楞伽经》,了元建造妙高台、楞伽室作纪念。了元善于说法,但主张
刘云鹤
刘云鹤,名祖莹,笔名有沉庐等,以字行。男,1963年10月生于江西景德镇,安徽舒城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暨学术委员,《安徽书坛》责任,安徽省直书画协会理事,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网(www.zgshj.com)艺术顾问。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3年入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就读,工程师职称,系中共党员。
宣新明
宣新明 (1959.5.10---)1978至1982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习并获文学学位,1982至1988年安徽芜湖地区工艺美术公司从事设计工作,1988至1993年安徽机电学院工艺美术系任教,1993年至今广州大学任教。 主要成就:1992年水彩《静物》获“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作品奖1996年水彩《打碎的花瓶》参加“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00年水彩《青果绿叶》参加“第五届全
吴翘璇
吴翘璇 男,1982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毕业。现为江西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素描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西雕塑艺委会副会长,从事雕塑和水彩画创作,担任素描、雕塑和立体构成教学。作品入选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曾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并获“长城颂”国际美术大展铜牌奖。出版《儿童简笔画》、《石膏素描》
赵善庆 [元]
赵善庆,字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其名、字各本《录鬼簿》记载多异:曹本作善庆字文贤,又别作赵文宝,名孟庆;暖红室本又作赵可宝,余同;孟本、天一阁本均作名善庆,字文宝;《说集》本作名孟庆,字文宝。邵曾棋《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认为诸说纷纷,不知孰是。今人多从曹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小传纪其以卜术为业。阴阳教授;曹本作善卜术,任阴阳学正;其他版本与曹本大致相同。考《元史·选举志》-《学校》
郑允钦
郑允钦 (1948~)江西浮梁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函授专修科工业会计专业。历任江西南昌柴油机厂财务科会计,《南柴报》,江西《妇女之声报》文艺副刊,江西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微型小说选刊》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江西省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理事。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童话集《玛卡星球的秘密》
余顺标
余顺标 (1956~)笔名川木。生于江西景德镇。1990年北大中文系毕业,1995年起在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研读。历任《中国人才报》政文部主任,《社会学与社会调查》杂志执行副主编,《香港国际经贸导报》总。移居美国洛杉矶后,任美国环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CHINA——面临挑战》、《北大学子看北大》,散文集《川木散文选》等
李景德
李景德,1937年生于江西省景德镇。艺名草上飞。武丑。京剧世家,祖父李荣年,父亲李秉恒是江南一带著名武生,母亲谢钰铭上海滩著名女武生,学有渊源,幼功扎实。1951年和弟弟李景春学武花脸,带艺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期间,从张德俊、赵雅枫、钱富川学习,并从茹富兰老师学戏到毕业,时间最长、剧目最多,茹派艺术领会最深,受益终身。后曾向张剑鸣、盖叫天、张玉亭、李少春等老师问艺。195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
吴静钰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
吴静钰,198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国女子跆拳道队运动员。2006年,吴静钰夺得了中国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块跆拳道金牌;2007年夺得北京世界锦标赛47公斤级冠军;2008年在-47公斤级项目上获得金牌;2009年获得第11届全国运动会49公斤级冠军;2010年早哈萨克斯坦亚锦赛49公斤级上获得冠军;2011年5月,吴静钰在世锦赛49公斤级中第二次夺得世锦赛冠军。2012年,在伦敦奥运
程关森
程关森 (1931~)笔名黔山松。江西乐平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江西省乐平高中。历任中共乐平县委及上饶地委宣传部干事、报道组长,《三季梁农民报》及《上饶农民报》、记者,《赣东北报》编委,《鹰潭报》总,高级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深山短笛》、《清廉大佛》、《笔走天涯》、《龙虎山三绝》,报告文学集《张果喜的龙年》、《正气歌》
许还山 北京电影学院
许还山,193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西乐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表演艺术家、导演。195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留校劳动。1966年至新疆劳动。1979年,回京主演影片《樱》。1980年起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1986年转任导演。1987年,凭借《古越轶事》夺得首届电影艺术学会奖。1993年,凭借《筏子客》夺得第四届电影艺术学会奖。1997年,参演历史剧《司马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詹启敏(1959.01.22- )分子肿瘤学家。江西省乐平市人。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89-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国立癌症研究所、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首席科学
金达 [明] (1506~1577
金达(1506~1577),字德孚,号星桥,江西浮梁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66)丙辰科诸大绶榜进士第三人。金达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第三名。嘉靖三十五年(1566)力拔会试第一名。当时严嵩柄国,江西同榜考生欲邀金达私下拜谒严大学士,金达不从,严嵩知道后记恨在心。殿试时有意将金达置于二甲。幸好皇上亲自审阅殿试策,对金达赞赏不已,遂亲擢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金达平生为文操笔立书,雄伟
朱虎臣 [宋]
朱虎臣(?~?)号武伯,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人。南宋朝某科武举第一人。据《宋诗纪事》记载,绍兴年间,朱虎臣年仅9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12支箭,其中有9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李南金 [宋]
李南金南金字晋卿,自号三谿冰雪翁,乐平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了元 [宋]
了元僧了元,号佛印,浮梁人。曾住持杭州灵隐寺。
程甫 珠山八友
程甫程甫,名意亭,字体孚,斋名佩古,别号翥山樵子。江西乐平人,1911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班,师从张晓耕、潘陶宇,后赴上海,拜上海浙派画家程瑶生门下,成为程瑶生的入室弟子,在上海数年,其花鸟画艺术,深得南宋画院派的艺术精髓,画艺日渐成熟和完美。
王琦 珠山八友 (1884~1937)
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王琦王琦,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1884——1934年,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年来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钱
程意亭 (1897~1948)
程意亭(1897-1948),又名程甫,别号洎水山民,江西乐平城区(程家村)人。近代景德镇著名陶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 程意亭自幼酷爱绘画,1911年(16岁)考入江西陶业学堂,从张晓耕学画山水花、勤奋好学,具有坚实的国画基础功力和娴熟的绘瓷技巧。毕业后先在瓷店画瓷,因仰慕徽州程瑶笙花鸟画技,于是拜到程门,潜心攻习花鸟画,技遂大进。1920年到景德镇开业,并潜心攻习花鸟画,经数年刻苦努力
汪野亭 珠山八友 (1884~1942
汪野亭(1884-1942),又名汪平,别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乐港镇传芳村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陶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青年时汪野亭就学于江西陶业学堂,初期从张晓耕、潘淘字学画花鸟,后改学画山水。民国初年25岁的汪野亭来到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开始绘瓷,刻意求精,勇于创新,成为著名的陶瓷彩绘画家。他创建的“平山草堂”画室,作画神速,王琦称他为“汪快手”。青年时作画注重仿古,攀摹沈周、王石谷之
袁闻柝 [清] (1821~1884)
袁闻柝(公元1821-1884年),字警斋,江西乐平接渡镇袁家村人,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其父迹山是饶州府学秀才,精研医理。袁闻柝自幼秉承父志,专业行医,清光绪年间担任台湾知府。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军多次攻打乐平,乐平土绅兴办团练,以图自保。他从此弃医习武,致力于军事,支持乐成局团练事务。咸丰十年(1860年),他亲率乡勇,协助左宗棠与数万太平军在乐平北郊激战获胜
石景芬 [清] (1801~1876)
石景芬(公元1801-1876年),字志祁,号芸斋,生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江西乐平涌山镇厚田村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盐运使、盐茶道、知府、监察御史等职,精于碑贴、金石研究,方志著述颇丰。 殿试时,道光皇帝发现石景芬的字写得端庄秀丽,十分欣赏,亲自点他为翰林,从此人们都以“钦点翰林”称呼石景芬。入仕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江南道、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平原知府、皖南兵备道等官
汪守和 [清] (1764~1836)
汪守和(公元1764-1836年),字惟农,号巽泉,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乐平县城(今洎阳街道办)人。嘉庆元年(1796年)赴京应试中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守和以文才列黄榜前茅,入仕后初任翰林院编修,又升任侍讲、侍读学士,学政,内阁学士,国史馆协修等职,且多次出任各省乡试考官,多与文章打交道。他治学严谨,处事尽心竭力,公正无私。汪守和晚年自户部、礼部侍郎,步
邹家燮 [清] (1766~1811)
邹家燮(公元1766-1811年),字秀升,号理堂,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江西乐平镇桥镇墩上邹家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旋殿试,以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任录馆纂修官、文渊阁校理、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 一次仁宗亲临翰林院,邹家燮恭敬地呈上自己编修校理的书刊,仁宗看后比较满意,列为二等成绩,赐给《味除书室全集》和犀
黎罕璧 [明] (1520~1595)
黎罕璧(公元1520-1595年),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乐平城长乐坊(今乐平洎阳街道东门南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75岁。年轻丧夫,奉养两代老人而终,为乐平历史上有名孝妇。 黎罕璧18岁时嫁给东县千户崔继勋。不久崔家贫穷,罕璧既不后悔,也不埋怨,反而将自己陪嫁的首饰全部拿出来偿付债务。结婚第四年,丈夫暴病而去,家中除曾祖婆和祖婆外,没有留下一个孩子。这个沉重
汪澄二 [明] (?~1511)
汪澄二(公元?-1511年),江西乐平洄田西源坞村人,他家境贫困,但性格刚勇,机敏多智,臂力过人,又好作侠士游,所以得了绰号:夜犬儿,他是明朝农民起义军姚源义军的主要领袖。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乐平、余干一带遭旱,更兼政苛赋繁,以至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斗争,一触即发。 汪澄二第一个揭竿而起,他邀集乡民余乾七、王浩八、朱恒一等,在乐平、余干一带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奋起-,义军
郑冕 [明] (1418~1467)
郑冕(公元1418-1467年),字宣端,江西乐平塔前镇科山月山村人。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 郑冕入仕后即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当时两淮地区闹饥荒,饥民遍野,嗷嗷待赈。郑冕奉命前往按察。到两淮之后,冒死罪赈灾安民,即刻开仓,赈济饥民,招集流散灾民,有序遣还家乡。不多久,就将灾民安顿妥当,社会秩序也恢复正常。两淮是南北交接之地,向来视为朝廷的咽喉,朝廷非常重视那里的-与
徐旭 [明] (1355~1406)
徐旭(公元1355-1406年),字孟昭,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出生,江西乐平塔前镇楼下村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授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不久改任科庶吉士。担任过《永乐大典》纂修副总裁。 徐旭为官清正廉洁。他任吏部考功司郎中时,拒绝请托,不护友短,不抑仇长,处事公正,同僚无不敬佩。他办事认真,有魄力。永乐元年(1403年)徐旭被封为国子监祭酒,主持国子监仅一年,
盛庸 [明] (1334~1403)
盛庸(约公元1334-1403年),字世用,江西乐平临港镇古田下堡村人。约生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行伍出身,能文善武。洪武五年授流官,六年调辽左卫前万户,以屡立战功升为都指挥。后因平叛有功而御封为历城候。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允火文继位。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随耿炳文讨伐燕王朱棣。炳文败,改任李景隆。景隆又败,失德州,走济南,溃不成军。当时铁铉在济南督粮,盛庸和铁铉共同
许瑗 [元] (?~1360)
许瑗(公元?-1360年),字栗夫,江西乐平?晨谡??晨诖迦耍?是著名《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的外甥。元末至正年间,曾两次参加乡试,都中榜首。开始,担任南轩书院山长,后调到广德州(今安徽省)任儒学学正。许瑗逝后被明朝追赠为大中大夫、轻车都尉、高阳郡候。 元末天下大乱,许瑗胸怀鸿鹄大志,弃官云游-一带,投奔了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许瑗见遇到明主,十分兴奋,他提出了《平乱策》等许多宝贵建议,朱元璋都
洪适 [宋] 宋朝宰相 (1117~1184)
洪适(公元1117-1184年),洪皓长子,字景伯,号盘洲,生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入仕。先后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荆门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军、徽州知州、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逝世后朝廷赐谥号“文惠公”。 洪适13岁时,其父出
洪遵 [宋] (1120~1174)
洪遵(公元1120-1174年),洪皓次子,字景严,生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榜首,一时文重重天下,被破格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州通判、知府、知州、起居舍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枢密院都承旨、资政殿学士等官职,逝世后朝廷赐谥号“文安公”。洪遵任地方官时,注重兴修水利,依法征集田粮赋税,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严禁属僚乘机0,关心百
王刚中 [宋] (1103~1165)
王刚中(公元1103-1165年),字时亨,江西乐平洄田府前村(今礼林镇)人。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第二名进士,初授椎官,不久改左宣义郎,后任同知院事(枢密副使)。为官多年,逝后获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并谥号“恭简”。 作为新科进士,王刚中因不愿攀附秦桧,而由左宣义郎贬为洪州(今南昌市)教授。桧死,始调京升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兼晋安郡王(后即
徐衡 [宋] (1075~1156)
徐衡(公元1075-1156年),又名衡卿,字季平,宋代乐平静理乡(今塔前镇下徐村)人,生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是乐平历史上的第一位武状元。 徐衡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授太学,是个文官。后来朝廷兴建武学,徐衡又苦练武功,钻研孙武兵书。崇宁五年(1106年)中武举,旋于殿试中夺魁,钦点武状元,任命为右班殿直(殿前侍卫官),未几,由太原安抚史许几推荐,改知晋宁军,驻吴堡寨
洪彦升 [宋] (1056~1118)
洪彦升(约公元1056-1118年),字仲达,宋代乐平县金山乡岩前村(今洪岩镇)人,出生于北宋嘉右元年(1056年),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任常熟县尉,郴州等处判官,后入广西经略府提举常平。因在广西(驻南宁)任职颇有政绩,升任殿中侍御史。 在五年御史任中,公正廉明、忠直敢言,曾-徽宗,揭发宰相蔡京见利忘义、朋0误国等罪行,建议罢黜不用。还曾力陈何执中、张商英、刘拯、郭天信等权臣
石凌鹤 (1906~1995)
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字时敏。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0。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从事救亡演剧、战地演剧工作。建国后,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文革”初期受到很大冲击,粉碎“-”以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是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
戴良谟 道德高尚的资深学者和有影响的数学家 (1901~1981)
戴良谟(1901—1981年),又名远猷。名口戴村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是同学。1928年在创办乐平中学,任校长。1929年赴日留学,兼任中国留日学生管理处总务课长,并在日本女子职业学校兼教习。回国后,曾任河南省宁陵县长,在两年任期内,致力于加固黄河堤防,兴办学校,查禁鸦片,宣传发动妇女放脚,颇有政绩。1932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江西
夏廷宜 [清] (1851~1907)
夏廷宜(公元1851-1907年),字先知,绰号“混天麻仔”,乐平临港镇睦乐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世代务农,未曾读书,身材矮胖,脸有少许麻子,人称“混天麻仔”。夏廷宜15岁时,到饶州同乐班学艺。平时刻苦练功,武艺高强,臂力过人,会使单双刀。他擅演《彦章摆渡》和《斩雄信》,为当时著名二花脸。有侠义之气,爱打抱不平。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参加鞭刚会,为首领之一。对满清的腐败
汪道诚 [清] (1783~1854)
汪道诚(公元1783-1854年),字勉旃,号砺轩,江西乐平乐港镇里汪村人。清朝嘉庆年间武状元,官至云南提督、威武将军。 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1807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1809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 在云南任职期
马端临 [宋] (1254~1340)
马端临(公元1254-1340年),字贵与,号竹林,是宋末丞相马廷鸾的次子,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潜心治史,专心著述,以毕生精力,著下史学巨著《文献通考》,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史学家。 咸淳八年(1272年)十九岁,端临以父恩补承事郎,二十岁漕试(乡试)第一。当时北方蒙古早已虎视眈眈,垂涎中原,贾似道擅权误国朝野昏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马廷鸾感到大势难挽,便痛心称
马廷鸾 [宋] 宋朝宰相 (1222~1289)
马廷鸾(公元1222-1289年),字翔仲,号碧梧,今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宋淳右七年(1247年)会试第一,殿试第四,调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任教授6年。后任端明殿大学士、参知政事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宝右三年(1255年),迁太学录,在试策中,廷鸾提出了“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的政治见解,触怒了当权的丁大全、董宋臣、谢堂、卢元升等大臣、宦官,被降迁秘书省正字。宝右四年辟住
洪迈 [宋] (1123~1202)
洪迈(1123—1202年),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号野处。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他读书也抄书,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洪皓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