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全文在线阅读
想通了这几点,让人辗转难眠的痛苦也随之而去了。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其他几个“神童”所走的弯路,更是为我当年痛苦的选择而深感庆幸。
1999年底我在《特区青年报》上看到,有一位与婷儿同龄的“神童”,14岁时被南开大学数学基地班在黑龙江 免试录取,3年后,却被学校“勒令退学”。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不肯好好学习 ,经常逃学去打游戏机或看武侠小说,以至重要的专业课多次考试不及格,加上过去的成功使他养成一种极其自负的性格,很难听进别人的规劝,直到1998年底哥哥领他回老家后,他才突然意识到:18岁的他不能上学就得扛着镢头跟父兄一起去种田了!这时他才懂得了求学和求生的关系,也才自觉地开始发奋努力,半年后又重新考上了南开大学。
另外还有上海华东师大数学系基地班1997年招的一位12岁的少年大学生,第一学年期终考试就几门不合格,校方考虑劝退(不知结果如何)。中科大少年班有一期退学的3个学生,一个是因为陷入早恋不能自拔,另外两个刚是迷上了游戏机和武侠书。
教育界专家认为,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跟不上大学进程多半是非智力因素影响,他们年龄太小,心理素质、分辨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遇到挫折后克服困难的能力远未成熟到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水平;另外,少年大学生通常都是数理化冒尖,文史哲却很单薄,相对而言,前者容易“速成”,后者却往往要依靠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与心理成熟。更麻烦的是,如果文科不好,继续钻研理科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上海交 大的少年班负责人陈xx就认为,正是这些少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了他们的继续发展。
相比之下,婷儿的现状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在世界顶尖的哈佛大学里,她也依然能够取得令人惊讶的好成绩、就在我写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她刚在大一春季学期的半期考试中得到了3个A、l个B(年级平均分为B),而且有些课的得分远远超出得A的水平。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反对培养“神童”和少年大学生,相反,我认为应该而且可以大量培养“神童”和少年大学生。只不过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很高兴自己优先选择了素质教育,使得婷儿虽然没有在少儿时代成为世人瞩目的“神重”,却仍然成了一个全面发展、后劲充足的人。?????
继续开发智力,玩要玩出“名堂”
对我来说,放弃培养“神童”的计划,只是放弃提前学习 小学功课而已,并不等于放弃家庭早期教育。相反,我正是要把追求学业进度的时间和精力,继续用于婷儿的全面发展。
3-6岁期间,最重要的仍然是智力开发优先。因为科学家们相信,人类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时就已完成。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新近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大脑在几个关键领域的巨大变化一直会发展到青春期,但这只是一种被称为“调整”的解剖学变化,这些科学家依然认为,跟踪大脑发展的不同阶段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智力和感情的发展。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段,无疑还是在大脑迅速发展的0-6岁期间。
继续开发智力,也就是继续培养婷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这些能力被认为在孩子满6岁以后不再变化,并且与各种升学考试的测试成绩密切相关。可以说,我和婷儿相处的每一分钟,心里都绷着开发智力这根弦儿。
1984年7-8月,婷儿的智力出现了一个飞跃,使我不能不在繁忙的事务之余挤出点时间把这个飞跃的表现记下来:
这个飞跃,最突出表现在她完全独立的即兴吟诗上。大概是8月中旬吧,一天下午,我和小保姆带她去《四川日报》社食堂吃晚饭,路上,婷儿在我的邀请下为小树苗作了一首诗:
小树苗啊。
给我们一些风吧,
把我们走出来的汗都吹掉,
大家多高兴啊,
大家多喜欢小树苗啊!
这是一口气念出来的,还带着表情。
我如此重视这件事,并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它表明了婷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又有了新的突破。第二天晚上,我们到人民南路的街心花园去看新修的彩色喷泉,婷儿又念了一首描述性的“诗歌”。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她进行这种活动,不论到哪儿玩耍,都变成了她高高兴兴地训练观察力和表现力的机会。
婷儿的飞跃,还表现在她的观察力上。过去,她只是注意哪里有什么,而且多半是她认识的东西,现在,她开始注意同类事物有什么不同,如东西干道的路灯,一到总府路以东,就比总府路以西少亮好几盏,她自己指出来告诉我。
前些天,我带婷儿看了美国电影 《星球大战》和《转折点》。看了前者,她知道了别的星球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瓦德为什么出气的声音和我们不同呢?”“那些情报怎么能藏在阿图的肚子里呢?”“冲锋队为什么要戴白色的面具呢?”
同我一起上班的路上,她总是指出自己不认识的事物,要我告诉她名称。我告诉了她,还问她:“凌霄花的叶子像什么?”她说:“像针!”我说像羽毛。仔细一看,这种很像羽毛的叶子,的确像是一根根绿色的绣花针排列组成的。她的比喻是准确的。这使我意识到大人和小孩儿的视觉形象是有差异的。
在我记日记的时候,婷儿问我“是不是在看魔鬼的书”,我说是在帮她记日记,以后,这本日记就是她的故事。婷儿高兴地悦:“太好了,我谢谢妈妈!“过了一会儿,她把8张书签要过去“打牌”,突然又冒出一句话:“妈妈,我要你活100岁,一岁都不死。”现在她又演开戏了,说什么:“啊,今天是我的生日....”真是个可爱的小东西。
1984年9月,婷儿进了教学示范幼儿园,为了给她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为了不用继续请保姆了,我买了一样新玩具表示庆祝。
新玩具就是弹珠跳棋。我认为,一种叫做“等距离跳”的下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为“等距离跳”的思路具有别的棋类无法比拟的直观性,既便于孩子理解和思考“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又便于大人观察和指导。这种组织棋路的过程迫使孩子一次就得思考几个步骤,也有利于孩子发展专注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先教婷儿弄懂什么是“等距离’,然后教她怎样利用自己或对手的棋子作“桥”,组织一连串的“等距离跳”。婷儿很快就掌握了“等距离跳”的方法。但要想取胜,必须组织出很多成功的“大跳”,每组织成功一次“大跳”,马上就能给婷儿带来一种成就感,因此,即使最终没有下赢妈妈,仍然越玩越自信,越玩越有趣。这种每次都具有挑战性的玩法,对婷儿始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我把陪她下跳棋也是做为奖励她某种好表现的奖品,直到她小学毕业,和妈妈下跳棋都是一件能让她欢呼雀跃的事情。
婷儿的玩具不多,我每买一件玩具,都要考虑它对婷儿的心智发展有什么影响。0-1岁选的是感知触摸玩具,1-2岁选的是走动玩具,2-3岁选的是难度较低的智力玩具和模仿性玩具,发展孩子想象力,3岁以后选的是难度较高的智力玩具如跳棋、五子棋、建筑模型、电子琴等。还通过使用放大镜、磁铁、指南针、小温 度计、玩具手表、钢卷尺等小工具,在玩耍中不断增强婷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自从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 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什么“情商”如此重要呢?看看它的内容就不难明白了。
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孩子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孩子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有趣的是,“情商(EQ)”的概念1990才由哈佛和另一所美国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而我在1997年看到《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时,惊喜地发现我们对婷儿的许多要求和训练,都是在培养她的“高情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情商”这个洋说法,为了让婷儿具备我所希望的各种能力和美德,我一心想的就是怎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长期的性格培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