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全文在线阅读
这段弯路提醒我:身教确实重于言教,简单粗暴的方式绝对教不出温 文尔雅的孩子。
最佳时间段,专心学识字
每天晚上临睡前,婷儿的精力最集中,只要允许她坐在床 上做事,她干啥都愿意,而且不嫌时间长。我就把对这个年龄段来说难度最大的学习 活动安排在这个最佳时间段:
二十几天前,我开始训练婷儿倒数数的能力(这是一道7岁孩子的智力测验题,婷儿快3岁时没通过的),3天时间(临睡前几分钟),她通过分解两位数中哪位在前哪位在后,然后反过来说的方法,学会了倒数两位数。第5天,我就要她直接回答,居然成功了。间隔了十多天后,昨晚她忽然想起这个游戏,又要考我,考来考去,她忽然也能倒数3位数了。[HT】
我认为,这样做可以促使幼儿尽快从“模式记忆”发展到“分解记忆”,有利于早日转向通过偏旁部首和笔划来学认字。我一直希望婷儿快点学会认字,早日进入自己阅读的阶段,我好腾出时间搞学习 。
从婷儿4岁生日起,我正式开始教她认字。我给她念一个故事,教她认故事中的两三个笔画较少的字,效果很好。现在婷儿认字正在脱离“模式记忆”阶段,她已能接受从字的笔画、构造入手来识字了。这一点是从去年冬天学三横一竖的“王”字开始的。“王”字上面加一点,就是“主人”的“主”,于是婷儿写出了第一句话“一个小主人”。开始写的时候,“一”是竖着的,“人”是横着的,5个字各在一万,互不相干。现在她已能从左往右写了,但笔划还是乱的。大前天写“萝卜”的“萝”,她就写倒了,可见还缺乏倒顺观念。这正是“模式记忆”的特点之一。我从为4岁时写字是次要的,只是识字的一个辅助手段,于是就想出让她在塑料小板上拼字。用锡箔纸搓的小棍摆字的办法,这个办法挺有效。我准备用纸壳剪成笔画来让她拼。
刚开始,我担心婷儿还缺乏分解声母韵母的能力,没有打算正式教她学拼音,但是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也许要学会了拼音才能分辨声、韵母?是的,我错了,应该马上就开始教她声母和韵母。刚巧我的老领导里克爷爷从北京给婷儿寄来一套带拼音的彩色童话故事集,正好用来做教材。
这样做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我在一个多月后写道:
一、识字
l、速度加快了,我注意选择跟学过的字有关的生字让婷儿认,如从“工”到“土”、“干”,从“大”到“天”、“太’,从“刀”到“力”“刃”,抓住特点,一次就能记住几个字形相近的字。
2,分解能力加强。已习惯于通过笔划、偏旁部首识字、记字。
3、兴趣更高,我很注意讲解字义,尤其是字的本义,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使婷儿感觉有趣,无形中加深了理解。这种对字的本义的探求,积累起来,便会对民族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所认识。对于探求民族精神是有益的。
二、写字
进步幅度出乎我的意料,13日夜婷儿要求我讲《宝石灯》,我说你要能自己学会写“宝石”二字,我就讲。等我洗漱完毕,婷儿已写好“宝”字,正在学写“石”,写完后首先问我:“你看‘横’平不平?”我说:“比过去平多了,但还不够!”婷儿又写几横让我看,表现出对“横平竖直”的自觉追求。14号在李累家里,她自己写的“宝石’二字,无论大小、排列都很合适,同当初那个倒着的“萝”字相比,简直天上地下,时间不过相隔一个来月。
今天写昨天学的“宫”和今天学的“奇”,我就有意识地教她笔划顺序,坚持要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许把一笔写成两笔。同时注意字的间架搭配。不错,写会了“宫、奇、可”三字,自己又画了个“口”,加了个“玉”,写了个“国”字。
三、常识
现在教她常识或是从她的提问入手,或是就眼前的事物谈起。婷儿爱联想,常有“大桥的桥和瞧你的瞧是不是一个字”这样的问题,我便从两个字的字义不同讲到偏旁不同,同时尽量把与“桥”同音的字讲给她听,如乔木的乔,又从乔木讲到灌木,趁机教她学会区别这两种植物。
很明显,这种“联想识字法”和学校的系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参加某个年级的考试,而是为了继续开发婷儿的智力,让她体验到学习 的快乐,并在快乐的学习 中发展联想能力,积累学习 方法。这种“快乐体验”将成为孩子热爱学习 的心理基础,比识字的数量和速度都重要得多。
婷儿运用“联想法”学到了不少字词和知识,也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天,我让她向我们的第二任主编文爷爷问好,婷儿问过好后接着就问:“文爷爷是不是蚊子的蚊?”还有一次,住在我们办公室隔壁的著名作家周克芹问婷儿:“你姓什么?”婷儿认真地回答道:“我姓谈,痰盂的痰。”(我爸爸依祖姓给婷儿取了个别名叫“谈蕙”,婷儿很喜欢。最出彩的一次是,婷儿问省音协的安爷爷:“你是不是姓安徒生的安?”把安爷爷高兴坏了,连连夸奖:“这个小不点儿还知道安徒生呢,不简单!不简单!”
说话数数都要快,训练思维速度
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大量研究智商测验成绩时发现:“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活动的速度。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题目:说出数列3,6,9,12....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人会感到困难,也没有人会出现错误,但是,有的人可能在几秒钟内说出十几个数字,有的人则只能说出几个。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将在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上得到同样的表现,也就是说,对容易问题回答很快的人,对困难问题的回答也快,反之亦然。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差异,是决定智力差异的基本的和固有的基础。”
我在《自己测智力》上看到这段话后,就把训练思维速度纳入了婷儿的培养计划。具体做法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说一遍就要听”,主要是通过快速算数来促使婷儿加快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不论是书上画的还是实物,只要有简单计算的机会,我都要请婷儿数一数,算一算。数数的时候,我要求婷儿看和说的速度要尽可能快,不许“嗯嗯啊啊”地磨蹭。
广泛数数的同时,我经常让她比较有明显差别的物体,教认形体并数清各种形体的数量。教她加减计算的时候,则不强调快,只强调准。因为只有建立在准确基础上的快才有意义。事实上,当婷儿已经习惯于快速反应的时候,也就不习惯慢腾腾地磨了。这时候我反而要提醒她不要慌,不要急于把没有核对的结果拿来交 账。
遇到分配好吃的东西,更是趣味教学的好机会。婷儿过生日的时候,我问婷儿:“罐头里还有7个荔枝应该怎样分配?”那天晚上,她用玩具计数器算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从“你吃7个我吃3个”之类的方案中,做出了“你吃4个我吃3个”的正确选择--模仿“孔融让梨”,双重正确。最后,我们一人吃了3个,多出来的那一个荔枝先是做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教具”,然后才被我们愉快地分享了(我本想把这个荔枝奖给她吃,但考虑到“孔融让梨”不能假让,还是“狠心”吃了一半)。
除了识字和算数,画画和看图说话也在随机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掌握技能(我把婷儿的技能训练放在小学阶段),而是为了在3-6岁的宝贵时段有效开发智商和全面激发求知热情。
婷儿画画的进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更专心,更好学,有点入迷劲。二是画的对象增多了,从太陽,花草,男、女孩,逐渐增加到蝴蝶、蜻蜒、鸟、蝌蚪、果子、房屋、河流、桥、兔子、小鱼、金鱼、云彩。下半年让她参加幼芽艺术班学绘画,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看图说话时,婷儿习惯性地要海阔天空地去编。我要求她首先按图上的事物说,做到之后又教给她如何组织材料,有动物时先说动物,再通过动物的眼睛去看周围的景物,没有动物时,就先说周围的东西,再说大的东西。刚才,我请婷儿又说了一张画,只提示了一下先后的原则,婷儿说得很好、以后有时间专门记几段她的看图说话。她说的是自己画的图。我想这种训练,将有助于她进一步注意构图的内在联系,并增强她的表现欲和表达能力。
为了让婷儿体验学习 的实用性,我让婷儿给姥姥、姥爷写了三十几个字寄去,并寄去两张她的画,婷儿在信中提出“请姥姥给我写点小信”,姥姥每次回信,都没忘记专门给婷儿写张“小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