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全文在线阅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婷儿的想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所欲,乐施与人。我需要帮助,我就应该帮助别人;我需要鼓励,我就不吝惜给别人鼓励。”
能以这样成熟的态度善待他人,当然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高中老师,知心如朋友
也许是我习惯于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婷儿吧,我对婷儿的成熟程度远不如高中班主任敏感。婷儿的高中班主任,也就是她的政治老师张惠琴,在开学之前的家访中头一次接触婷儿,就不止一遍地赞叹:“哎呀,这个娃娃简直太懂事了!”
张老师心地坦诚,性情率真,高中政治课教得很出色。她在婷儿升入高中时,刚被成都外语学校从别的学校“挖”来,并委以重任。3年后她不负众望,把全班57名同学全部送进了重点大学,其中进了北大、复旦的就有一串。班上还出了个四川省文科高考第2名,和考上了哈佛的刘亦婷。
张老师是第一次当高中班主任,刚刚接过这副重担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经验。但是张老师对高中生的心理很有研究,她深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信任感比权威感更有感召力。因此,她把和学生干部交 朋友看得很重要,她需要一批品学兼优的“贴心豆瓣”,齐心协力把这个班搞成“人才摇篮”。
张老师和婷儿一见面,很快就谈起了她最关心的话题。婷儿当了多年的班干部,又是一个习惯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孩子,对如何开展班上的工作自然有一套想法。她热情地给张老师谈情况,提建议,和张老师谈得非常融洽。
和婷儿谈完之后,张老师告诉我们:“在我来家访之前,校长和其他老师向我推荐说,刘亦婷品学兼优、活泼开朗、为人正直、乐于帮助别人,课外活动的才能也很突出,是很好的学生干部人选。今天和她谈了一下,我发现她的确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她理解复杂问题的速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都远远超过同龄人。你们的家庭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已经决定把她列为班干部的第一人选。这个娃娃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张老师的态度对婷儿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一--婷儿说:“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嘛!”为了不辜负张老师的信任,婷儿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都更加严格。在完善自己的渴望中,婷儿的自律能力和主动性都大大增强,刻苦的程度常常让老师都很感动。高二时的五一节,学校放假3天,这对长期住校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家里又有好吃的,又有电视可看,又有父母亲人,老师都担心孩子“乐不思蜀”。可是婷儿和李海蓓约好,两个人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晚上就急急地返校了。张老师问:“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婷儿和李海蓓说,在这里没有电视,可以不受干扰,而且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张老师望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欣慰,尽管她的这个节日也过不清闲了。
张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优秀生群体,她很注重怎样让这些优生互相激励,而不是互相抵消。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绩差距,精心为同学们调配了座位,明确地要求成绩靠前的同学要帮成绩靠后的同学赶上来。婷儿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许是让张老师最满意的一点:一位女生在和婷儿同桌期间,名次大幅度提高。张老师多次和我提到这件事,每次都高兴得美容满面。婷儿觉得自己的收获也很大,这位同桌使她和以前接触不多的一些同学增进了友谊和了解。
和婷儿相处得像知心朋友一样的老师远不上一个班主任,可以说,婷儿的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是她的“良师益友”,他们都愿意尽量满足婷儿“对知识总爱追根溯源,决不随便放过一个疑问”的好习惯。张老师分析说:“刘亦婷总是让老师、家长能够知道她的真实想法。她能辨证地看问题,因为善于与成人 交 流沟通,她的许多好建议和想法得到采纳。这让她始终能够健康、开朗地成长,她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这个高尚群体中,还有几位高鼻蓝眼的外籍教师。婷儿和几任外教都建立了友谊。婷儿访美前,是美国的安迪夫妇在任教,他们回国之后,又来了两位年轻的英国人--一安迪和劳伦斯。这两位外教性格迥异,对婷儿的帮助却同样无私。婷儿不仅向他们学习 地道的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也很重视学习 他们身上的好品质。
安迪个子不高,表情丰富,性格非常活跃。他的英语课也上得很活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他上课总有各种花样,有时带上一把吉他进课堂,有时就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劳伦斯各方面都跟安迪形成对照。他个子相当高,将近1米90,性格认真严谨,上起课来一丝不苟。学生们干得出色,他还会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奖品,以资鼓励。
两位外教都是完美主义者,对婷儿英语上存在的瑕疵从不轻易放过,直到尽善尽美,对婷儿的帮助极大。更可贵的是,他们两人并不是婷儿的任课老师。这就尤其令我们全家深受感动。
婷儿被录取之后,他们仍然无私地帮助婷儿。婷儿要按西方大学的要求写Paper (论文),两位外教为婷儿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还亲自拟定了十几个论文题目,让婷儿练习 写作。婷儿说:“外教的帮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和平与人类友爱的可贵。”婷儿自述:怎样学好英语
婷儿进入高中后,学习 变得极其自觉,再也不用别人催一句了。她非常用功,也非常讲究学习 方法,所以每科成绩都很好。但是从读者来信来看,大家对婷儿学习 英语的经验更感兴趣。在此,我们把校长让她总结的《英语学习 心得体会》献给读者,从中也可窥见她在其它学科上有多用心。
《英语学习 心得体会》
英语是大家十分重视的一门学科。在中学阶段打下一个好的英语基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的老师常说:“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以下算是我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摸出的一些路吧,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l、心理素质影响学习 效果
古人说:“两军相逢勇者胜。”强调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效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现代心理学的看法不谋而合。你会发现,尽管大家都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受同一位老师教诲,甚至智商也接近,学习 效果却很悬殊。这个“落差”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要对外语保持长时间稳定而积极的态度。这可以归结为“恒心”两个字。有了它,才能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又一口,坚持不懈地去啃,直到预定目标顺利攻克。
其次,还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恢复习 时不复习 ,遗忘规律就会无情地吞噬着你的一部分记忆成果;该补漏时不补漏,漏洞就会不断积累扩大。所以,需要有自律能力,约束自己按科学原则去运转。
2,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效率高
一般来说,大家学英语都有各自的一套办法:有的只爱大声读个不停,有的只爱闷头看个不休,有的不写就记不住,有的不听心里就没底。
这些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记忆科学通过大量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快更深地在大脑皮层上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学外语尤其需要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否则,搞不好学成“残疾外语”----眼能看口不能说的“哑巴外语”,或一听就发慌两耳一抹黑的“聋子外语”。
3、“活”单词与“死”单词
经常听说某某发下宏愿:要一口气背下一本几千甚至几万词的字典,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单词量问题。不幸的是,这样做的人,大部分都失败了。背了若干遍的单词,仍很难在脑子里生根,不是很快忘掉,就是搅成一团 乱麻。
因为他们背的都是脱离了句子和课文的“死”单词,大脑对这类东西格外难以留下印象、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拿自己做过对比实验,结果:记住18个有意义的音节,只需要9遍,而记住18个无意义的音节,却用掉了80遍。不仅如此,孤立地背“死”词,还难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灵活用法。因此,即使记住了一部分“死”词,它们也多属“残障人士”罢了。
如何使单词“起死回生”呢?我的办法是--一背课文!
课文不局限于教科书,也可以是讲演稿,新闻评论,散文....总之,就是能把一个个冰冷的单词变成生机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诵中,多次的重复不断激活记忆的单词,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实际上,这种“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学语言最重要的“语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奇迹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奇迹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