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西周的思想与文化敬天保民二十八宿 淳化大鼎大盂鼎工商食官

历史 10-18

  淳化大鼎

  西周早期青铜器。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史家墟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双耳饰有对称的上缘二夔龙,三足呈柱足状。此鼎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淳化大鼎造型魁伟、深厚凝重,基本保持了商代晚期形体恢宏的风格。淳化大鼎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早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大盂鼎

  西周早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高102厘米,口径78厘米,重153. 5千克。圆腹,三足,腹内铭文19行291字,记载的是周康王二十三年周王对盂的册命。周康王追述了殷商的亡国教训、文王受天命、武王严厉禁酒和恭敬祭祀的立国经验,表示要效法文、武,告诫盂承嗣南公,协理兵戎,慎处讼罚,辅弼王室,并赐盂大量器物、奴隶。盂作此器纪念。大盂鼎铭文为研究周初官制和奴隶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嵌错

  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工艺。制作时,先在器物上铸有槽沟,器物铸成后再嵌金、银、红铜等金属或绿松石等矿物,然后将之错平磨光而成;或铸器时在模范的空隙放上支钉,器物铸成后将支钉错平以成图像;或器物铸成后依图案刻槽、镶嵌金属丝,打磨而成。嵌错工艺始于商代,多施于小型器件,以嵌错红铜为主。战国时,嵌错工艺渐施于大型器物,且工艺日渐精湛,镶嵌的红铜渐被金、银取代。典型代表有1965年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工商食官

  西周由官府经营工商业的制度。西周工商业由官府控制,王室和各诸侯国都占有大量被称作“百工”的手工业者,其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产品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服务,不在市场出卖;设“司工”总管官府手工业,下属官员如工师、工正分管具体生产部门。官府也占有贾人,经营商业;设司市、质人等对贾人和市场交易进行管理。工商业者身份世袭。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营工商业者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渐被打破。

  夫布

  古代的一种人口税。布,即布币、布钱,是一种金属铸币。《周礼•地官•闾师》载:“凡无职者出夫布。”贾公彦疏:“出夫布者,亦使出一夫口税之泉(钱)也。"夫布原为对无固定职业卖佣为生者所征相当于一个正夫口赋的代役钱,是对受田农民不从事生产所罚的税,主要缴纳现金。后渐演变为计口而征的附加人口税,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匹马束丝

  西周智鼎上的铭文。铭文记载:“既赎汝五夫效父,用匹马束丝。”意为“我”用一匹马和一束丝(十把)从效父那里换得五名奴仆。“匹马束丝”反映了西周时奴隶可以在市场自由买卖,并且价格很低,这也是对西周时期奴隶社会地位低下的切实反映。学术界对“匹马束丝"争议较大,有学者认为“匹马束丝”为购买五名奴隶时给效父的贿赂或定金。

  西周的思想与文化

  天命史观

  中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史观。其萌芽于殷周时期,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称为“天”,把支配社会生活的力量称为“命”。认为历史发展是按照天的旨意和命令进行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命运安排。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天的命令,用作对人民进行压迫的合理根据。农民起义有时亦以“天命”作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思想武器,借此证明推翻封建王朝斗争的合法性,如黄巾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等口号。天命史观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

  敬天保民

  西周统治者提出的统治思想。西周统治者基本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呼之为“天”。但是商代夏、周代商的历史现实,又使他们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敬天保民思想反映了西周时期统治思想在重视天的同时强调保民的重要,比夏商时代有了重大进步。

  巫、祝、史

  夏商周时期的神职官员。他们是由原始社会念咒画符的巫演变而来。通常把施行巫术、担任占卜、解释卜兆的人称为“巫";把负责祭祀的人称为“祝”;把掌管天文历法及史册的人称为“史”。他们职责相近,都与鬼神宗教事务相关,往往可以通用。商周时,国家设置一定的巫、祝、史官员掌管占卜、祭祀、记录。他们是人、神间的中介人,代鬼神发言,指导国家政治和君王行动,地位崇高。巫、祝、史文化在后世不断发展变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艺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就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六艺”。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且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和课程的深浅循序进行。书、数是初级课程,是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为小艺;礼、乐、射、御是高级课程,为大艺,是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人才的教育目的服务的。六艺教育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了一起,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十八宿

  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座的合称。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在黄道和赤道的两侧确定二十八个星座作为标志,用来说明日、月、五星所到的位置,称作二十八宿。其创始于商代,春秋中叶渐趋定型。二十八宿的名称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箱、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依据这些星座,可以确定天体和许多天象的位置。二十八宿的提出是古代天文学的一大进步。

  《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历法文献之一。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分出单独流传。撰者无考,通常认为其成书于战国中期。内容已部分残缺和错乱。《夏小正》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每个月的天象、气候、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活动和政事。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最初只有十个月,后演变为今本十二个月。《夏小正》对研究古代天象与先秦历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