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与儒家孔子和而不同 四书五经六经
百家争鸣与儒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自由争论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革,代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围绕天道观、认识论、礼法制度、社会伦理、名实关系以及政治主张等问题进行大论战。百家争鸣对当时学术、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革,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呈现出诸子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八十九家。”诸子百家之称由此起。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管子、孙子等;百家,指各学派,主要有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为我国古代的学术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1949年,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北纬30度上下的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印度等几个文明中心发生了剧烈的思想文化变革,孕育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和老子等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轴心时代的文化超越和突破了原始文化,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
儒家
由孔子创立并由后世儒生所发展的儒家学派。孔子在春秋末年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儒家与墨家并称显学,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儒家为正统。汉唐儒学以注疏之学为主,宋明理学以义理之学为主。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礼义教化,竭力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2000余年,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任中下级官吏,后聚徒讲学。为宣传政治主张,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回鲁,编订《春秋》,整理《诗》《书》等文献。其思想核心是“仁”凄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和正名,维护旧秩序;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主要言论保存在《论语》中。孔子的学说后被改造成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仁
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规定了一整套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以恢复周*L为己任,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将其作为人的道德规范核心,内容包括爱人;忠恕、孝悌、克己复礼等。礼与仁关系密切,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实质体现。礼、仁为历代儒学家不断发展并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语出《论语•卫灵公》。类,类别和区别。有教无类,意为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施以同等的教育,不因其贵贱、贫富而有所区别。西周及以前,实行世卿世禄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孔子私人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不论贫富、贵贱、地域,孔子都同样对其进行教诲。有教无类使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和而不同
儒家提出的君子处世原则。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不同事物的和谐与统一,“同”是指相同事物的简单相加或不含差异的同一。“和而不同"要求君子在保持独立人格或个性的同时,与和自己嗜好不同、意见不一的人相处。君子与他人的和,是一种保持个性、讲原则的和,而不是同流合污。这一思想源于西周末年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而不同的人生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格影响深重。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礼记》的两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孟子》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正式确立,宋以后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诗》是最早的诗集;《书》即《尚书》,为上古文献的汇编;《易》是占卜用书;《礼》即《仪礼》,记载各种礼仪;《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五经是研究古代制度、文化的宝贵资料。
六经
儒家六部经典著作的合称。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成书。《诗》即《诗经》,是最早的诗集,由风、雅、颂组成;《书》即《尚书》,为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礼》即《仪礼》,是周代朝聘、婚丧等礼仪制度的汇编;《易》是最早的占卜用书;《春秋》是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其中《乐》有名无书,或毁于秦末焚书,故通常称为五经。汉武帝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经典“五经”的独尊地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