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从古希腊到浪漫主义时代 西方名誉传统的衰落

历史 12-20

  

 

  传统名誉取决于舆论,它只要求个体遵循一套准则,却并不在意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个伪道学或伪君子。只要你的外在表现与名誉准则相一致,你就保有了名誉。于是文艺复兴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质疑名誉伦理中伪善的一面,与此同时开始提倡真诚笃实的理念。莎士比亚对传统名誉伦理有着尖刻的批评,并在他的戏剧中强烈地拥抱真诚。他的作品中许多人物往往选择对自己的内心真诚,而不是屈从于其族群的名誉传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

  文艺复兴所带来真诚笃实的人文主义精神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社会需要重新定义名誉的价值。以公众声誉作为唯一的基础的名誉伦理不再令人满足。仅仅是表现得真实并让其他人认为你是诚实的已不能构成真正的名誉,真诚必须直指到自己的内心。

  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时期

  启蒙运动重视宽容精神和平等主义,这进一步减弱了传统名誉的力量。后者的核心在于睚眦必报和阶级等级。你要么按照名誉伦理生活,并获得一系列特权;要么你不按这一套,被体面人羞辱并被视为劣等人。名誉必须由你自己争得,你不能仅仅靠“我是人类”这一条来简单地获得尊重和称颂。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人权,这种权利不可分割,也无法被剥夺。他们将古希腊的民主理想推崇为最高的正义形式并以此设计赏罚制度,希望以此取代以眼还眼式的名誉体系。

  启蒙运动哲学不断侵蚀传统的名誉伦理。从18-19世纪开始,一群被称为浪漫主义的思想家接过文艺复兴真诚笃实的薪火,开始提倡一种新式的、建立在个人正直上的名誉观。法国哲学家、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相信个体和个体的欲望应该摆在群体需要的前面。卢梭认为以舆论为基础的名誉(Amour-propre)比以个体自省为基础的名誉(Amour de soi)要低等。对卢梭和浪漫主义者而言,名誉应该是个人的、内在的、私密的;而不是社群的、外在的、公开的。

  

 

  卢梭和其他浪漫主义者的理论将人类发展史描绘为一种伤感的孤立,并以此来重新定义名誉。他们认为在人类组成部落和群体之前,每个个体独立地生活在自然中。个体只关心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而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后,人类方才组成群落,方才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个理论已经被人类学家证伪,人类从一开始就是群居的动物,天然地关心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虽然卢梭和浪漫主义者的人类发展史观并不正确,但他们的遗产在于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这一思潮在20世纪极大地强化,并成为将传统名誉钉入棺材的最粗的一根钉子。18-19世纪传统的名誉体系虽然受到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双重挑战,但在西方社会中仍然占有优势地位。贵族和绅士依旧以决斗来保护自己的名誉和声誉,但这种行为受到新思潮的非难,而最终被西方大部分国家列为非法。那些读着荷马史诗长大的年青人则希望在战场上获得古希腊式的荣耀,一次世界大战毫无人性的壕堑战则向这种尚武热情狠狠地泼了一瓢凉水。古典式的名誉观就这样一步步地逐渐没落了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