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僧肉食用指南(下篇) 一场别有预谋的救赎

历史 12-20

  《西游记》中的佛老系也是讲究六道轮回的,这和世俗社会的佛教理论是一致的。连如来自己都说“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死生顺逆,才是世界本源;灵魂轮转,没有起始尽头。肉身可灭,灵魂恒在。以金蝉子的“死”换来诸天神佛的“生”,以盛放避劫食物的“盂兰盆”来解救神佛们的望眼欲穿的“饥饿”,以金蝉子十世轮回的苦修换来解脱桃叶蝉精祸害蟠桃的罪孽,不正与盂兰盆会的初衷不谋而合吗?在佛老系与神仙系的历次交往中,还有比盂兰盆会更适合的场合吗?如来选择盂兰盆会作为享用金蝉子肉身的场合,实在是煞费苦心。

  有了载体,还要解决怎么分配的问题。人多,肉少,一顿不够分。我在前面已经提及,《西游记》中出现的有资格上蟠桃会的神祇约在五千之数,而一个人全身肌肉一共639块,十次一共6390块,金蝉子及其转世的肉身也足够神佛们分批次受用了。无数有志于搞清楚金蝉子为何投胎十次的研究者都将思考在此止步,笼统地以“投胎十次,则被分食十次”一笔带过。但问题是,这就要求佛老系要为此组织十场类似“盂兰盆会”的聚餐大会。但镇元子回忆的那场盂兰盆会只开了一次,接下来的九次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难道类似的盂兰盆会真的开了不止一次?但为何却在全书中了无痕迹,一点线索都找不到呢?

  我曾为这个看似可以轻松作答的问题陷入苦恼。但当我反复阅读第七回末及第八回初关于大闹天宫之后这第一个五百年内极其粗略的记录,我发现了一个关于《西游记》时间概念的秘密。

  从整本看,《西游记》的时间轴大致以大闹天宫为中间点,前五百八十余年讲述的是孙悟空的故事(参见第三回,阎王记录孙悟空“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之后,第四回孙悟空初上天宫当弼马温,干了“半月有余”,也就是约十六七年。第五回孙悟空二上天宫当齐天大圣,干了“半年光景”,也就是约一百八十年。第七回孙悟空在八卦炉待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四十九年。几下合计共约五百八十余年),后五百十四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第十四回说孙悟空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第一百回说唐僧取经从贞观十三年到贞观二十七年,计十四年,两下合计五百十四年)。而就是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金蝉子轮回十世的那五百年,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记录几乎是一片空白,仿佛时间在那一刹那全部湮灭无闻。

  只要我们细心梳理这条时间轴,在第八回初,《西游记》却用了两段话为我们留下了那五百年间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点状况,而在这两段话之后,世界就已经是五百年后的世界了。所以这两段话很重要。让我们不避其烦的仔细阅读: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噙芝。安享净土祗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花开,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第八回)

  这两段话看似是过场闲笔,但里面却反复提到了一个时间概念——“日日花开,时时果熟”、“不灭不生,不增不减”、“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在这片号称极乐世界的西方净土,我们发现,这里的一切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宁静、没有起伏的状态,能量不灭不生,时间不增不减。这里的时间已经减慢到一种几乎不易察觉的状态。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第七十七回狮驼岭一折中发现了更重要的线索:

  当如来询问文殊、普贤二菩萨青狮、白象逃离多久了(“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时,文殊道:“七日了。”如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条时间轴变化的速度居然远快于天宫的“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但它投射到感知上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缓慢和稳定。某些研究者一直在换算天宫-灵山-凡间的时间差,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而言,时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你在灵山一分钟内完成的事情,而人世几乎过去半日。联系第八回如来曾经做出的“我处不知年月”这一断语,相对凡间和天宫,在灵山,时间的本质就是无限趋向于静止。换言之,时间“消失”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綦江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綦江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綦江在线-让世界了解重庆綦江区

綦江在线-今日綦江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